2015年9月5日 星期六

宮部美幸《惡之書》閱讀心得。



「總有一天,你會想得到我,想跟我做朋友。」



看完之後,宮部美幸簡短的文字有如漩渦一般吸引著我,在內心盤旋、擴散、侵蝕。





故事裡,
惡之書是一本邪惡的書,講述世上一切邪惡的事,教你除掉一切討厭的事物。

她以精練的手法,以"惡之書"的角度,

替「成人」與「孩童」劃出了界限,
替「惡」與「善」訂定了界線,

再引誘讀者思考:

--現在的我站在哪個位置上呢?
--我渴望惡之書嗎?
--還是我已經得到它了?




「總有一天,在某個地方,你會討厭某個人,而期待那個人消失。」

「你會討厭某件事,而期待那件事消失。
一定會的,一定會。」


惡之書對小女孩說的,是一個很殘酷的過程。

「開始學會討厭」
 ↓
「開始對討厭的事抱持想要消滅的心理」
 ↓
「開始動手排除」
 ↓
「開始想要惡之書」


然後惡之書再告訴你之所以會想要得到它的原因。



「成為最邪惡的人,你將無所不能。
消滅討厭的人,破壞討厭的東西。」

「手法非常高明。」



看到「手法非常高明」時,我的毛都豎起來了(?)。

因為,排除討厭的事物的確是需要手法的。

如何在不損傷自己利益的情況下達到目的?
如何將不利於自己的事物轉化為對自己有利?
如何在法規底下做出違反法規的事,而不需為此擔心?

如何借刀殺人、笑裡藏刀、瞞天過海、無中生有......

很多排除他人的「手段」,都需要高明的手法。


如果當你對這個字眼十分共鳴,
甚至有所期待的話?


恭喜你,你已經看見惡之書了。
想成為惡的過程是十分輕鬆的——因為它一直存在那裡,等著你去得到它。


然而,這些都是文字的誘導,是文字定義了你心中對「惡」的定義。

事實上,惡之書的「惡」究竟指的是什麼?每個人對於惡的底線與定義又是什麼?這個是沒有標準答案的。

看完這本繪本(或者說這段文字),我覺得滿能引起思考與共鳴。十分有趣。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